【山水绘画风,山水画画法大全】
山水画家李成的绘画风格是什么?
〖壹〗、五代时期 ,除了荆浩,还有一位伟大的山水画家李成,其画风气象萧疏 ,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李成非常擅长平远风格 ,这种风格一改当时清润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还有,这一时期古代山水画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的创始人便是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 ,而同一时期董源开辟了南宗山水。
〖贰〗 、李成和范宽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 。李成的特点如下: 风格清劲:他的山水画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擅长描写烟林平远景色。 用墨精妙:善于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 ,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
〖叁〗、李成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其画派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 。李成的山水画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 ,擅长描写烟林平远景色。他的用墨特别研究,善于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所画山水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 ”。李成对用笔 、用色和画面结构都有特别用心 。
〖肆〗、李成多作平远寒林 ,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 ,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李成的画迹在北宋时期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
〖伍〗、李成作品,多以齐鲁平原的寒林平远风光为底本 ,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 ”之称,所作淡墨迷蒙 ,轻烟氤氲,有梦幻一样的效果 。所画枯树寒林,主干挺拔刚劲 ,分枝卷屈下垂,好像蟹爪,被人称为“蟹爪树”。传世作品十分稀少 ,只有《读碑窠石图》流传。
〖陆〗 、李成:清新淡雅的山水画风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不仅在书法上有卓越贡献,其山水画也颇具特色。夏圭:山水画作简练而传神 ,是南宋四大家之一。沈周:明代著名画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 。郭熙:北宋杰出画家,其山水画理论及实践均有很高成就。
试深入论述隋唐至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主要风格发展历程与风格表现特色.
〖壹〗、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可谓 异彩纷呈。初唐时的人物画发展最大 ,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 。
〖贰〗、唐代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山水画家李思训及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继承着展子虔的传统而发展。盛唐时期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 ,诗人王维创水墨渲染破墨山水。
〖叁〗、除此之外,北宋后期,画坛经历了一次复古潮流 。许多画家抛弃李成的画风 ,开始模拟唐中后期水墨山水将成熟却还未成熟时候的画法。弱化皴法的作用,主要以勾勒 、渲染为绘画表达方式。代表画家如王诜的《烟江叠嶂图》 。北宋风格的山水画发展,被国破家亡硬生生中断。
〖肆〗、王维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 ,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前面我们已谈到,绘画史一般把他看着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 。王维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水墨运动”,这样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伍〗、到了唐代的时候,山水画作品的种类丰富 ,出现了水墨与青绿等不同的风格,也在山水画作的整体创作上,有了极大的创新 ,同时为创意内容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留世的名作当中,王维的创水墨渲染作品:破墨 ,更是代表了当时画作发展的一个高度与风格 。
〖陆〗 、两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鼎盛,尤其是南宋院体画和北宋的大山大水。南宋院体画风格精致细腻 ,注重细节的表现,追求画面的精致和完美。北宋的大山大水则以宏大的山势和广阔的视野为特点,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观 。元代山水画的发展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尤其是文人画的兴起。
中国山水画发展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壹〗、唐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灿烂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多元,其中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尤为突出。青绿山水以浓重的色彩和细腻的描绘见长,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水墨山水则以墨色变化来表现山水的意境 ,追求自然和谐之美 。五代时期,山水画开始呈现南北分野的特点。
〖贰〗、起源与早期发展: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早期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 ,山水画开始成熟,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出现了多种流派和技法 。 传承与创新:元代以后 ,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明清时期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叁〗 、唐代兴盛:唐代是山水画的兴盛时期 ,出现了以李思训、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画家。此时的山水画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宋代高峰:宋代山水画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诸多流派和大师,如北方山水派的范宽、郭熙等。此时的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笔墨的韵味。
创造了全景山水风格的代表画家是?
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 ,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 ,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继者有王士元 、王端、燕文贵、许道宁 、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 、王诜等。
荆浩的全景式山水画作品以其丰富生动而闻名 ,画面布局讲究,主峰雄浑,中景和近景层次分明 ,有山、有水、有乔木 、有杂植,还有村落、桥梁和人物活动的点缀,展现出广阔而逼真的画面空间。这种画风对后世的关仝、李成 、范宽等人的全景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了山水画艺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
基本信息:作者:北宋画家燕文贵。类型:纸本淡设色画。现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特点:风格:代表北宋初全景式山水的典型,绘高远、深远景色,繁复细密,境界雄浑沉秀 ,繁中见清 。笔法:尖劲峭丽,山石皴中有染,精细工整 ,是“燕家景致”的典型范例。
顾恺之:顾恺之是古代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塑造了人物画的基本样式,而且创作了最早的山水画手稿《画云台山记》。他提出的“传神论”等绘画理念 ,至今仍对中国画家产生深远影响 。在现代美术教育传入中国之前,顾恺之的绘画思想一直是画家们遵循的准则。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 ,他的绘画风格雄峻气格,创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他的《笔法记》提出了气、韵 、思、景、笔 、墨的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 。 李唐 李唐 ,南宋画家,他的山水画开创了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他创造了“大斧劈 ”皴法,画水尤得势。
宋代山水画有何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 、重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 ,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宋代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 ,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 。
北宋山水画的特点:峰峦浑厚、势状雄强:北宋山水画秉承了五代以来北派“大山大水”的风格,画面中的山峰雄伟壮丽 ,气势磅礴。高远与平远寒林:北宋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出“高远”和“平远寒林 ”两种构图方式。前者强调山峰的高耸入云,后者则展现烟林清旷 、气象萧疏的平远景色。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格多样:北宋山水画:秉承五代以来北派“大山大水”的传统,发展出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高远”风格 ,以及烟林清旷、气象萧疏的“平远寒林 ”风格 。小景山水:逐步过渡到“清润可爱”的小景山水,以王诜 、赵令儴等贵族画家为代表。
从南宋到北宋,山水画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转变?从构图,内容,审美风格方面...
南宋画风主要是北宋画院画家李唐的风格的发展。李唐本来是宋徽宗的宣和画院的画家 。因为战乱,辗转南渡到杭州 ,在宋高宗的画院中担任画师。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整个南宋。其主要特点有:1,画面表达,从原先的全景式山水,变化为主要表达风景片段和局部景致的小景山水 。
北宋国家统一 ,画家大都集中在北方,画的是北方的大山大水,层峦叠嶂 ,一般是全景式构图,到南宋国家偏安一隅,北方战乱 ,南方相对安定,画家逃到南方,看见不同于北方的山水 ,是那种烟云迷漫,草木葱茏的,所以画家开始画山之一角 ,水之一边,也就是局部,典型代表就是南宋四家了。
王维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水墨运动” ,这样,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山水画的构图在这一时期变得更为复杂 ,虽然山体依然以三角形堆叠,但空间感有所增强 。画家们开始尝试通过烟雾处理等手法来统一前后景的视觉效果,然而对空间关系的理解仍有待深化。南宋到元朝的形式进步:山水画的构成形式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显著进步 ,画家们不再局限于三角形山体的构图方式。
南宋山水画则受宫廷画院画风的影响,追求细节真实和诗意表达 。“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